射程近千公里一枚只要15万美元美军终于不怕打仗打破产了?
美国军工圈最近出了条真新闻,来源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奎托斯自己发的通稿,10月12日对外宣布“诸神黄昏”低成本巡航导弹首次亮相,射程926公里,百枚起批单价15万美元。消息一出,股票论坛先嗨了,军工圈却盯着另一件事:美军终于把“打得起”的远程导弹摆到货架上了。
先别急着喊“白菜价”,把账算细一点。过去美军打远程主要靠“战斧”和JASSM-ER,前者最新批号一枚560万美元,后者130万美元起步,打叙利亚一次齐射就烧掉几亿美元预算。现在奎托斯把价格直接杀到15万美元,等于给国会递了张“随便打”的通行证,预算办公室再也不用为一次空袭开听证会。
便宜会不会掉性能?数据摆那儿:926公里射程、80磅弹头、0.7马赫巡航,高度一万米,碳纤维机身加折叠翼,一架C-130能塞几十枚。说白了,它没打算单挑防空网,而是专啃“中间地带”——比滑翔炸弹飞得远,比高端导弹便宜,把100到1000公里这段空白填满。线,它亚音速确实吃亏,可美军本来就想靠“量”耗死你,十枚里漏掉两枚就够后方喝一壶。
更关键的是发射方式不挑人。奎托斯自家XQ-58“女武神”隐身无人机已经试飞带弹,两枚挂在机腹,F-35在后方遥控,有人机不用进危险区。海军陆战队更激进,研究把导弹搬到AH-1Z直升机上,陆军则考虑用卡车冒充“火箭炮”,反正14英寸标准导轨一挂就能打。平台越杂,对手越难防,这就是“分布式杀伤链”的精髓。
能把价格压成“地板价”,全靠奎托斯的老本行——靶机。公司几十年给空军做消耗型靶标,练的就是“便宜又可靠”,碳纤维蒙皮、商用芯片、3D打印零件,怎么省钱怎么来。现在把同一套工艺搬到导弹上,良品率居然没掉,月产500枚的目标已经写进日程表。巨头们看完只能咬牙:洛克希德同类方案CMMT报价80万美元,雷神“鱼叉”低配版也要60万,奎托斯直接砍到四分之一,连利润率都算得清清楚楚,国会听证会上想不中标都难。
美军为什么急着囤货?看乌克兰就明白。乌军一年打掉美军十年库存的“战斧”和JASSM,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,远程导弹储备已低于警戒线年空军启动“企业测试载具”项目,明文要求射程926公里、单价15万美元,年底必须选定型号。奎托斯刚好踩点交卷,明年就能批量交付,等于把“乌军模式”复制到亚太:海量低成本导弹先啃防空,再让高端武器进场补刀,打的是一场“财政消耗战”。
当然,15万美元也有它的边界。弹头只有36公斤,砸加固机堡差点意思;亚音速面对新一代防空确实慢;隐身涂层没提,估计省成本做了简化。但美军思路很明确:先让对手雷达“闪瞎”,再让高端武器“收割”,诸神黄昏负责“铺量”,战斧和JASSM负责“点穴”。一句话,打仗先算经济账,能省下的每一万美元,都是国会多给的一张赞成票。
从靶机小厂到导弹新贵,奎托斯用一条便宜思路撬动了整个军工格局。下次再看到“15万美元一枚”的新闻,别急着笑它便宜,也许未来战场漫天飞的就是这些“不起眼”的小家伙,它们不追求一枪爆头,只想把对手的钱包和防空一起拖垮。战争拼到最后,拼的还是谁更能算清这笔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