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通用航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
“飞起来了!飞起来了!”2010年5月15日,在人们的欢呼声和发动机的轰鸣声中,中华号无人驾驶飞机在江西吉安航空训练基地实现成功首飞。
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无人驾驶飞机,中华号翼展10.2米、机长7米、机高3.1米,空机重量520公斤、载油量达到40升,可以高达110公里/小时的速度巡航,续航时间为60分钟,最高航空高度为2000米。最为特别的是,驱动这架飞机的,是一台汽车发动机华晨汽车制造的中华1.8T发动机。这是国内汽车发动机应用于通用航空领域的首次尝试。
看着中华号翱翔在天空中,前来观看首飞表演的附近一位村民感慨:“这飞机要是能用来喷农药就好了。”听到此话,中华第一飞项目的负责人王云对他说:“这个飞机的技术成熟以后,绝对可以用来喷洒农药,而且还能做更多事呢!”旁边一位大嫂却说:“那喷一次得多贵啊!”王云笑道:“不会的,我们这个中华号用的是汽车发动机,可以说既便宜又好用,价格低很多的。”
南昌航空大学教授王云在谈到中华第一飞项目的初衷时介绍,在外国搭载小型发动机的轻型飞机在农林作业、空中航拍、巡查救护等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。这些都属于通用航空。目前全世界约有通用飞机33.6万架,在所有民用飞机中占到90%以上。美国有20多万架通用飞机,每年创造1000亿美元直接经济效益。而我国现有通用航空飞机只有几百架。
正是基于这种现状,我国通用航空的市场化发展必须解决两大关键问题:一是寻找比现有飞机发动机更经济的动力总成,在应用成本方面为通用飞机的普及铺平道路;二是掌握小型无人驾驶遥控飞机的设计制造技术,重点保证安全性能和降低成本。而就目前国内来看,找到一种更经济可靠的飞机动力来降造成本更具有现实意义。与大多数中小型飞机所采用的航空发动机相比,同样采用活塞原理的汽车发动机经济、可靠、高效,更具普及的价值。
经过多次实验,华晨汽车生产中华1.8T发动机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。中华1.8T在各种工况下都有最佳的燃烧效率,机油燃油消耗百分比0.3%,是国内目前汽车发动机中最低的;它的成本不及航空发动机的十分之一,但使用寿命却超过航空发动机百倍。真正达到了航空动力“功率高、轻量化、耗油率低、安全可靠、经济实用环保”的五大基本标准。
华晨方面听到此实验结果非常振奋,立刻派出两名工程师到南昌协助专家组的工作。
2008年8月5日,由南昌航空大学携手华晨汽车共同实施的“中华第一飞”计划在沈阳华晨汽车E2发动机工厂正式启动。
项目组一方面借鉴国外一些类似飞机,如以色列的PA-18-150“超幼狐”教练机和北航的小蜜蜂;一方面积极与洪都飞机制造公司和相关评审团的专家沟通,以确保研制质量。经过刻苦攻关,项目组终于在飞行遥控系统、动力传动系统方面实现突破,并且有了自己独特的设计。
2008年11月,中华号在广昌机场进行第一次试飞。华晨的工程师张雷在赶往广昌的路上激动不已,甚至还专门写了标题为“华晨七日飞天记”的系列博客。尽管起飞很顺利,但是中华号在落地时出现了一些问题。
项目组成员没有气馁,而是认真查找和总结原因,为下一次试飞作最充分的准备。中华号的操控手耿立威轻松地说:“爱迪生研制灯泡还试验了一千多次呢,这点小挫折又算什么呢?”
2009年1月14日,经过重新制造的中华号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。华晨派出两位工程师进行指导和测试,对发动机进行了调校并完善了系统。在经过严格的地面测试和检查后,中华号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。这为中华号成功首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
2010年5月15日中华号终于首飞成功,在世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矫健的身姿。所有项目组成员的辛勤汗水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。
对于中华号的成功首飞,南昌航空大学校长余欢也颇为激动。他说,1954年7月25日共和国的第一架自制飞机就是在南昌诞生的,时隔50多年,中华第一飞项目取得成功,也是南昌航空大学和华晨联手为祖国献上的一份礼物。